我的“日行一善”心得与总结
发布时间:2024-11-12 04:05:26作者:正觉网“日行一善”的作用与意义
自从《在观心中修六度万行(一)》,被古老师发博客以来,紧接着又发了《在观心中修六度万行(二)— 研读<维摩诘经>的心得》。之后,有许多道友不断来函或留言,除了问候我现在怎么样了,然后表示很期待看到我新的心得。但自觉很惭愧,因为鲜有进步呀;二是无论我们修什么法、搞什么活动都不出“六度万行”这个范围,也就是说,都在六度万行中。故而,本篇也是修“六度万行”的心得与总结。其实,对我自己而言,这不仅仅是个题目和名词,而是今生今世、乃至生生世世都要践行的。
为了完成南师的心愿,今年八月初,古老师开始推行“日行一善”活动。直接的效果,就是大家看到的“很多人因日行一善而改变了与孩子的关系、夫妻关系,与父母的关系、朋友关系,增加了彼此的幸福感。”一位潜龙的群友说:“很多朋友通过在群里和大家的互动,打开了自己、疗愈了自己,越来越开心,也越来越有力量。建群的朋友们也不断突破和超越自己,发掘自己的潜力。”很多人从开始的怀疑、有点抵触,到后来欣然接受和践行。
有的在参加了“日行一善”活动后,转变了原来的错误观念,正像一粟的一位会友感慨的那样:“参加活动之前,自己总是觉得行善需要很大的财力、物力,这其实是很大的误解。”他进而明白了:“善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能为他人考虑,礼让他人,就是善;能发现自己的错误,时刻谨记勿犯,也是善。感谢这个活动纠正了我对于‘行善’多年的误解。”江苏师大的一个女生感悟说:“不吝啬自己的微笑,不把自己不好的情绪带给他人,时刻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也是行善;有位一粟的女生更直接:“每天想着“日行一善”就是好事一件。” 我的一位研究生助教参加一粟集体捡垃圾劳动,几天后悟出来一句话:“捡的不是垃圾,而是幸福。”所以,我常常跟周围人讲,“日行一善”个中滋味,只有践行人自己知道。”谁参加谁受益啊!
人生,无外乎外在的行为与内在的心理,外在的就是上面说的改善了我们与周围人的关系;而内在的就像古师说的“人的心念有善、恶、无记,人往往恶念多,且在无记念中而不自知……”人为什么恶念多善念少呢?是因为我们的根本惑,又称作烦恼——贪、嗔、痴、慢、见、疑等,亦称六根本烦恼。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也是我们多生累劫以来累积的。其中贪、嗔、痴、慢、疑五烦恼,是心著垢染,系缚不脱,谓之思惑,即思想上的迷惑错误;见,为五种邪见(不正见),是知见上的迷惑,称为见惑。贪嗔痴慢疑加上五不正见,称为十根本烦恼,又名十惑,亦称十使。见思二惑,相对来说见惑容易了,机缘一到,明了心性,邪见顿除;思惑不然,层层缠缚,唯有渐修,不能顿除。所以,佛在《楞严经》里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楞严经上的话,说明了在佛教和修行上理和事的关系,事障上的修行是不能一步到位的,是需要渐进的,要一步一步地来除掉障蔽如来藏光明的烦恼尘垢,需要按照一定的次第顺序,逐渐的除掉我们的习气。
很多人误以为学几天佛、参几年禅,自己尘垢就没有了全好了,那是误解和妄想呀!记得在10年的南京圆觉经导读课上,古师曾经提醒大家:“事障难了啊,这一生能变薄点就不错了,别以为修了几天就没有了。”所以,我们凡夫从修行到成佛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当然慧根高的可以缩短。那么贪嗔痴慢疑怎么去转变它们呢?我的体会和经验是,首先要明白贪嗔痴念头起来,不要怕!为什么?这些心是我们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它怎么会不起呢?当然会起了;其次,它们运作的方式其实就是念头,只是一般人发现不了。因为它来去太快了,当人们对外境反应起情绪,比如脸色、发怒等,其实N个念头已经运作过了,一般人只是看到后面的情绪。所以,不观心是看不到情绪升起前的那一段,也就是引发情绪的诸多念头。这也就是老师多次说的“我们都被自己的思想(念头)给捆住了”。为什么容易捆住呢?就是《新世界》里说的“有瘾头”,因为这些念头一般都是自己身上特别深、特别重的心(贪嗔痴),平时它们隐藏,你又不知道改变转化,一遇情境就出来了,这时就很容易把你死死捆住。
“日行一善”正是帮助我们认知自己的心念,免得我们整天迷迷糊糊。就像经中说的“能善分别诸法相”,能善分别一句有几层涵义,其中用在“日行一善”中,就是能够发现自己平时的心理状态。“能善分别”就是当一念无明的恶念升起的时候,能及时觉察不被带走,就是古德常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又因为我们常常第一念起的是恶念而不自知,有了日行一善,就随时随地的对心中念头能“善分别”。“能善分别”就是看清自己,知道是善念、恶念,还是无记念,从而做出抉择,再通过“日行一善”每天的践行,一步一步向“至善”之路迈进。这是“日行一善”对内在心理最直接的作用。
所以古师才说“行善必须先刻意为之”,为什么要“刻意为之”呢?因为“一般人的人生,一辈子多半是糊涂的,没有思考,没有辨别的能力。即使有,也搞不清楚。”(南怀瑾《论语别裁》)。通过“刻意”一下、“牵引”一下,使我们有向善之心。否则,自己懵懵懂懂,整天稀里糊涂,就像古师说的“不刻意行善,看不到自己之恶,更不能引发未生之善,这也是在无记之中,无记就是迷糊”。“能善分别”在论语里被称为“辨惑”,为什么要辩惑?因为我们一般人处处迷惑。所以南老师说“不要受自己的蒙蔽,头脑要绝对清楚”“不受别人的蒙蔽并不难,最难的是不要受自己的蒙蔽”如果我们能够坚持日行一善,经常保持觉察,进而懂得观照,我们就能不被无明恶念带走,慢慢开始能够做主。这是“日行一善”很快能够达到的作用。
“能善分别诸法相”的究竟涵义是,“能善分别”看清起灭的现象,进而就能够用智慧看到这些念头——无论善念、恶念,来来去去,生生灭灭,不曾有半刻停留。再进一步,就能够看清起灭现象的背后有个不动的,就是经中说的“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个“第一义”就像南老师开示的:“前面的思想过去了,后面的思想还没有来,现在的思想当我们讲‘现在’的时候,这个思想又已经过去了……”在南师讲的这上面去体会,机缘一到就能悟道。因此,坚持日行一善,每天提起善念于胸,使自己头脑处在清楚状态,才能够去体会在像流水一样的生灭现象之外,有个不生灭的(第一义),也就是说,撇开现象,直追思想念头的根本,只看生灭处,便能体认形而上的道。
“日行一善”的目的之一,也是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善的、正的念头上,止于至善,心情自然愉悦,坚持下去自然转恶业为善业,善业成就了,那就福德圆满、智慧圆满,这是其一;其二,再进一步,假如懂得第一义,如实而住,能够“恒守正念”,定于“真心”,就像南师说的“一心坦然而住,心不动摇。心里清净就是修行”,这是在形而上的道体上修啦;同时,在念念清静、明明了了中,去应事纳物、做一切事行一切善,这就是在道的用上修啦。果能如此,就是南师说的“理与事一齐到,这是华严的圆教,也是禅宗入手功夫最痛快的地方,随时随地在观心。”这样性相一如,理事不二,只要“一心一路下去,就可一路走到底。”
所以,南老师说“一路到底就可以到家,甚至到达即生成就。”当然这是南师鼓励我们的话,可也是句实话呀,只是鲜有人能做到而已,所以南师说“当然这个法门相当高”。但不可否认,这是“日行一善”最终极的目的,也是对行者具有的最大意义。
立竿见影的收获
古师开始推行“日行一善”活动时,我本应积极响应参与的。不巧我身体正患病,无奈暂时缺席,就像建华聊天时所问的:很纳闷你怎么不参加?我病来的突然,活动之初正是我患病之时,还拖累古师为我寻医为我操心。六、七两个月,是病情比较重的日子,道医谢老师让我卧床休息,每天昏睡最好,让身体休养生息,什么工作都不要做。于是,我就缩在床上养病,也不上网,等我知道这个活动,已经是八月底了。此时,“日行一善”活动已开展的如火如荼。看到那些善友们的劳碌付出,自己甚感惭愧!于是就加入了俞榕、建华她们的群,参加一期十天的“日行一善”活动。
对修行人来说,如果说修行法门是引擎的话,那么日行一善、日行多善就是燃料和粮草,也就是经论中所说的资粮。没有资粮,何以前行?说来甚妙,我参加俞榕群的“日行一善”的活动刚到一半,我孱弱的身体,似乎支撑不住了。因为建华加我参加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刚刚停药,身体仍在恢复期,还不能做正常的劳作,比如,清扫一会卫生间或去超市转一圈都感到疲惫不堪,没有一点力气。此外,这学期学校考虑我的身体状况暂时(11月份之前)没有给我安排课。刚参加活动时,我除了一日三餐下床,基本都得坐在床上看书上网,无力走动。所以,我一度打起了暂停活动退群的念头,想等身体养好了再参加。后来觉得不行,得坚持,呵呵。
就这样,一直坚持到十天完后的总结。等活动一结束,我即回校发动一粟读书会的同学,组建了一粟第一个群,同学们不仅积极响应,而且群内气氛异常活跃,信心十足。建华、郭玉在我群里帮忙拉动气氛,他俩看到后说,同学们朝气蓬勃、真诚朴实,一片纯真,令人感动。当组建一粟5群的时候,由于每天要应对几个群的各种事物,还要帮同学酝酿新群,组织人马,安排推广宣传活动,撰写简介说明等等。所谓万事开头难,每天在电脑前抱着键盘一干十几个小时,十几天下来,还未复原的身体终于感觉好像要崩溃了。我心想:不会快死了吧?同学们也都为我的健康担心,古师知道后,也在微信提醒我:你有五个群,很累的呀,注意身体。有一晚,以近12点,关了电脑,筋疲力尽躺下后,就想,不会快死了吧,真要死就死了吧,我不管了。
咦…,你不管了,奇迹出现了,一个空前的光明境界自动现前,我身处之中,悲喜交集。于是,我把这个经历写进了9月18日的日记:“今晨吃完早餐,在院子里坐一会,由于心静,自然进入观境,不同以往的是,眼前显出一片光明、澄澄湛湛,如同身处明镜之中,明明了了。不久,听到东隔壁邻居开门出来。此时,我的目光像先前一样前视,但知道东侧邻居出来,要主动跟人家打招呼,不能贪图境界。于是,我转向他微笑问候,聊了一会。期间,虽和他攀谈,但仍然清清楚楚,空慧朗然。又体会了‘应物要不迷’的境界,呵呵。此算作一善。
”在光明境界中,也可以想,也会考虑事情,但知道用后即丢,不去追,想而不住。过后,我跟老师说起此事,老师说:是呀,你精进就会如此。自此以后,身体也渐好,而且更奇怪的是,随着群越建越多,工作量不断加大,可身体非但没垮,却越来越有力量了,一天的忙碌过后,不再感到疲乏无力了,老师知道后说是“心念的力量”,呵呵,这也是天道酬勤啊!我回顾分析一下,出现目前的境界和身体的好转,有以下几个因素。两年前,老师说,你去好好研读《唯识与中观》,好知道怎么修。但当我研读到一半的时候,又尊师嘱写作《<论语别裁>别裁了什么?》一文。自今无暇再捡起重读,不过里面南师重重嘱咐的一个法门我记住了,而且配合古师说的念休息,每日践行。南师说“‘心’,硬是心脏部分啊!你心脏并没有思想的,但是心的确是一部分。我说你平常做事,把心沉到心脏这一部分来做事,少管脑;你就不同……”其实南师说的此法,与观音法门、安般观呼吸都是归元性无二的方法,就是古师说的“进了门里都一样”。但我的体会是,它们之间的妙用有不同,此法对我特别适用,无论干什么事,行住坐卧,每天直把注意力放在心窝处,声音自动进来、呼吸全知道,始终了了分明,哇,妙哉!这是其一。
第二,虽然之前也进入过光明境界,但那得无事且心要很静,也就是说要制心一处很久才能偶尔进入,而且不能持久;三是由于过去在观心上用功和长期照顾家人、老人,以及为读书会同学义务付出等等的不断累积,有了以上积累的基础,再遇到“日行一善”心念力量的推动,所以才有18日境界的出现和身体陡然地好转,而且至今一直持续。老师之前说过:境界不是修行,但没有境界就没有修行(大意如此)。现在看来,一点不错。修行每提高一个层次,每当一个新境界出现,感悟和智慧就明显提升。比如,之前谁都懂“一切如梦如幻”“一切都是镜中像”等等,但现在看来,那只是文字上的理解,而不是亲证。如今,我在澄澄湛湛中,看一切、看自己都如镜子里所照的一般,都是镜中之物,幻来幻去,看电视就如同镜中之镜……呵呵。
当然,修行最根本的是了解心性,懂得般若观照,这也是一切法门中的根本之法、唯一之路,其他都是加行而已。但如果没有像“日行一善”活动这样去累积资粮,去做为别人、利益他人的事,那么般若就变成了“般弱”,就像没有动力和燃料的机车,不可能往前走的。福德与智慧就像一架车的两辅车轮,缺一不可。所以,这是从修行和精进的角度看“日行一善”的意义之重大。另一方面,“日行一善”或日行多善,就是禅宗大德说的“万行门中不舍一法”。
薛 健
2014、10、27
转自古国治老师博客:http://blog.sina.com.cn/kukuoch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