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治烦恼痛苦的三类安忍
发布时间:2024-09-12 04:03:39作者:正觉网文/嘎玛仁波切
安忍,意为心能安守、承忍一切逆境违缘,对身心遭受的屈辱、责难等产生的烦恼、痛苦,均应以安忍对治。
安忍分为三类:
一、 安忍他人邪行:
当有人对你指责辱骂、恶语中伤、言论刺耳、诽谤诬陷,甚至拳打脚踢、强取豪夺之时,能够安忍承受,并且不起嗔恨心,反而充满慈悲地发心行持善法,将功德回向利益他们。以此安忍,能够摧毁外业障,比如来自家庭、工作环境及社会等外境的障碍。
如果不能安忍他人邪行,《入行论》中记载“一嗔能催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罪业莫过嗔,难行莫过忍,故应依众理,努力修安忍。”阿底峡尊者曾说过:“莫嗔作害者,若嗔作害者,如何修安忍?”当遇到因为外境导致情绪低落,甚至要爆发嗔恨之时,应反复思维:我应当将作害者当成上师一样尊敬啊。若从佛教缘起性空的角度来看,什么是辱呢?根本就是无实质的空性。什么是嗔恨呢?从无分刹那来看,根本没有嗔恨的实体。
如果你的心清净,不计较,时时处处如在净土一般安乐自在。但当你往昔所造的恶业现前,看到的外境都是黑暗晦涩的,心处处计较,就会处处为难,如果不修行,心的苦真是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
如果深知自己遭受到的一切苦痛,皆因往昔造恶业,就会抓紧时间忏悔罪业,以忍辱负重消业除障,还能累积福报资粮,修安忍真是益处无穷。
真正的修行人,身口意调柔地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柔软。那些嘴巴上念经持咒,说自己修行很多年的人,如果总想发脾气、教育别人,对别人的言行喜欢指指点点,评头论足,真是要好好反观自己的身口意,为什么伤人之语张口就来,为什么嚣张的言行屡教不改?一个修行人应当是身居卑位,朴实无华,谦虚礼敬所有的众生,因有慈悲,才能证悟菩提。
二、 安忍求法苦行:
为了求法、为了有追随具德上师闻思修佛法的机会,能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一心向法,为法安忍。就算遭遇病痛、饥渴、疲惫、贫困亦毫无退缩之意,勇往直前。以此安忍,能够摧毁内业障。贪嗔痴嫉妒傲慢疑心病等,造就的各种不良情绪。
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在承办世俗之事时,能够永恒安乐顺遂,因为一切外境之显现,均是自身业力的显现。倘若你觉得修行会在安乐、幸福、金钱、权势皆获得满足中日趋圆满,那就如同将水火放在一起,根本无法实现。否则,佛陀也不用放弃王位与家庭,难行苦行精进达彼岸。历代高僧大德如密勒日巴大师、无垢光尊者等等无不是历尽千辛万苦,于精进修持中获得成就。
有多少人,现在天天嘴巴上说着为法安忍,心中却对世间法的名闻利养乐此不疲啊。
三、 安忍不畏甚深法义:
佛陀在世,曾有一些具增上慢的比丘,闻法后吐血,凄凄而亡。因何故?原来是听闻到了世尊宣讲甚深法义,般若空性。阿底峡尊者曾经对印度来的两位持十二头陀行之僧人,宣讲“法无我”,两人惊恐不已,连连惊叹“可怕!可怕!”当尊者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之时,两人捂着耳朵仓皇逃走了。尊者嗟叹道:“若无慈悲心,若菩提心不生,若对甚深法义毫无虔信,仅凭持守清净之戒律,是不能获得成就的!”
吉美林巴大师曾说过:“不失慧念为最胜安忍。”有些人智慧不足,暂时无法生起胜解,无法具足虔诚,那就好好发愿,尽快能够明了甚深圣妙法。另外,要格外小心,切莫生邪见,妄加诽谤,烦躁自大,造作“舍法罪”,于地狱中无量劫受苦,难得解脱之因。
如此,我们闻思了三类安忍,应比对反观自己的身口意。修安忍,非常不容易,绝非嘴巴上说说我忍了,内心却翻江倒海地挣扎。忍,是心上一把刀,所以要修的是我们这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