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详解
发布时间:2022-03-24 11:09:56作者:正觉网【原文】: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说常不思议自觉圣趣境界,及第一义境界,世尊,非诸外道所说常不思议因缘耶?”
【解说】:这时,大慧问佛:“世尊!您所说的常不思议自觉圣趣境界和第一义境界,难道不是诸外道所说的常不思议因缘吗?
意思就是佛说常不思议,外道也说常不思议,比如外道执上帝或造物主为常,难道佛与诸外道所说有什么不同吗?
【原文】:佛告大慧:“非诸外道因缘得常不思议,所以者何?诸外道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若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者,何因显现常不思议?复次、大慧!不思议若因自相成者,彼则应常。由作者因相故,常不思议不成。”
【解说】:佛告大慧:“第一义与诸外道因缘的常不思议是不同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诸外道常不思议不是因其自性而成的。如果常不思议不因其自性而成的话,因何能显现出常不思议来?再次,大慧!不思议若因其自性而成,不思议应该为常,但由造作者因与果的关系上看,常不思议不成立。
世界上存不存在无因之果?不存在!我们的书桌上能凭空出来一个玻璃杯吗?没有玉米种,地里能长出玉米吗?我们的身体会凭空产生吗?不击掌,空中会自动响起掌声吗?外道所说的常不思议是指造作者,例如上帝,那么这个上帝从何而来?是谁产生了上帝?无因何以有上帝这个果?上帝是什么样子的?到底什么是上帝?你从何处知道存在上帝且上帝是恒常不变有自性、不可思议的?无法回答!因为上帝完全是人们用大脑空想出来的,是人的思想造出了个上帝,而不是通过实证证得的。外道常不思议要想能够成立,首先它的自性必须是恒常不变的,因为自性、本质恒常不变,所以常不思议。因为是玉米种子,所以能结玉米。玉米种子和玉米之间存在非常清晰的关联性。但是你怎样能证明上帝有无自性?你无法回答,因为上帝是你空想出来的,因此因与果之间无法形成关联性,是虚幻的关联。人的大脑本身就没有自性,不能永恒存在,更不能自有永有,因此大脑造出来的上帝也就不可能自有永有。佛陀从自性本质上有力地推翻了上帝存在的合理性。
有人问,人的大脑是不能自有永有,但你怎么知道它造出来的东西不能自有永有?那么请问既然这个东西是自有永有的,还何须大脑去造?
【原文】:“大慧!我第一义常不思议,第一义因相成,离性非性得自觉相故有相;第一义智因故有因,离性非性故。譬如无作虚空、涅槃灭尽,故常。如是大慧!不同外道常不思议论。如是大慧!此常不思议,诸如来自觉圣智,所得如是,故常不思议自觉圣智所得,应当修学。”
【解说】:“大慧!我所说的第一义之常不思议是以第一义相为因而成的,离有性、离无性而得自觉相,因此有相;以第一义无分别智为因,故有因,这是远离有无性之故。比如虚空因为无为所以常,涅槃因为灭尽所以常。因此大慧,第一义常不思议不同于外道所说的常不思议。因此大慧,此第一义常不思议是诸如来自觉圣智所证得的,自觉圣智所得常不思议应当修学。”
第一义,义就是义理,也就是真理,第一义就是绝对真理,这是按世间法的理解来说的。佛法上的第一义是离言说的,不可说的,是完全离心意意识的,没有任何念头在里面。当我们说出第一义的时候,已经不是第一义了,很难说是第几义了。我们把第一义说成真心、本性、真如、如来、涅槃、自觉圣等等好多个名称,这些名称都是我们通过心念作用思考出来的,在最初定这些名字的时候显然也费了好多心思,当这些名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都不是第一义的本来意思。佛祖之所以要弄出这么多的名字,就是要告诉我们第一义是离言说的,不可以执着于名字,名字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用什么名字都不能反映真实的第一义。当我们说涅槃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就会生起一个涅槃的相,当我们说如来的时候,我们的心里就会生出一个如来佛的样子,不论是什么样子都表示“有” ,而第一义是非有的,但第一义并不空,因此它又是非无的。第一义处于中道,离有无两边,非有非无。有表示生,无表示灭,非有非无,则不生不灭,因为不生不灭,所以恒常,因为常,所以不可思议。这与外道是完全不同的。但我们不能立“第一义处于中道”这个宗,也就是不能立这个命题,一立就犯错误,当我们提出第一义处于中道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心中马上会生起第一义是处于有与无中间的那么一个非有非无的相,一生相就起心动念,一起心动念就生起分别心,分别心一起又堕入两边之见,比如既然第一义处于有无的中间,那么第一义与有是不是两边对立?第一义与无是不是两边对立?由此可见,第一义是离言说的,无话可说的,说什么都是错误。这就如同老子所说的道,只要你说出道的样子,那个道保证不会长久,甚至出来就死。因为你只要能想出一种东西来,肯定会同时生出另一种东西与它唱反调,这就是矛盾的对立。但如果我不生,你想唱反调也唱不了,想把我灭了,你也无所灭。这就是佛法的妙处。任何事物只要生出来就表示存在,存在就是有,所有的“有”最终没有不转化成无的。
离性非性,就是离有性,离无性,有无皆离的意思。
第一义智因,故有因:第一义智是无分别智,以无分别智照见,则有与无平等平等,不一不异,完全一样,没有区别,有就是无,无就是有;色就是空,空就是色。以第一义无分别智为因,因“有无”无分别,所以心里不起有无之念。有不生,无也不生,非有非无,故不生不灭。这不生不灭之真相是以第一义无分别智照见为因的,故第一义智是不生不灭、常不思议的真因。
处于中道的第一义会不会与“有无”形成两边对立?不会!因为第一义虽然非有非无,但并非处于有无的中间,第一义的非有非无是离有无的,与有无没有关系,“有”是生相,“无”也是生相,有与无都是生起之相,而第一义的非有非无是不生不灭相,因此第一义并非是处于有无之间的一个生起的非有非无相。在有与无之间不存在第一义。不要去想第一义,一想就是生起,一生起就有相,一有相必成两边对立,一成两边对立就不是第一义了,说不上第几义了。
为什么不生就不会灭呢?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比如煤,煤在被采掘之前,深埋地下,虽经亿万年而不朽,年代越久含碳量越高,煤质越好,但如你一旦把煤采出来点着,煤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化为乌有。我不点,煤还是煤,我一点煤就没了。正如庄子说的那样,有用的还不如没用的好!
【原文】:“复次,大慧!外道常不思议无常性,异相因故,非自作因相力故常。复次、大慧!诸外道常不思议,于所作性非性无常,见已思量计常。大慧!我亦以如是因缘,所作者性非性无常见已,自觉圣境界,说彼常无因。大慧!若复诸外道因相成常不思议,因自相性非性同于兔角,此常不思议,但言说妄想。诸外道辈,有如是过。所以者何?谓但言说妄想,同于兔角,自因相非分。”
【解说】:外道常不思议,无常性,异相因故,非自作因相力故常。译为外道所执的常不思议之所以无常性,是因其执心外之相为因的缘故,不是以自证的无分别智慧力为因的常,而是以无常执以为常。
诸外道常不思议,于所作性非性无常,见已思量计常。译为外道的常不思议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他们见世间所发生的一切看似有自性,其实都是短暂的、无自性的,无常的,譬如猪马牛羊狗似乎各有各的自性,但当它们死的时候就都一样了,与众不同的自性在哪里?外道们见此便思量道,世间既然存在无常,就一定存在无常的对立面有常,因此便执存在一个无所不能的造物主为常。
我亦以如是因缘,所作者性非性无常见已,自觉圣境界,说彼常无因。译为我在世间法无常性的观点上也有与外道相同的看法,但我以无分别智为因证得自觉圣境界,因而是常,而外道所执造物主为常是无因的,空想而已。
若复诸外道因相成常不思议,因自相性非性,同于兔角,此常不思议,但言说妄想。诸外道辈,有如是过。译为再看外道所谓因相成常不思议,其因与自相皆无自性,就像兔子长角一样不切实际,(外道以无因为因,因而这个因如同兔子角一样不实;以空想出来的造作者为相,这个造作者相当于兔子,产生造作者的原因就像在兔子头上安了一个角,兔子头上本来无角,却硬安了一个角,显然是荒唐的,因而造作者也是荒唐的)。此常不思议,空有妄想言说而无实义,诸外道们,有如上所述的过错。
所以者何?谓但言说妄想,同于兔角,自因相非分。译为(接上句)为什么说外道们有这些过错呢?外道们所谓的常不思议只有言说妄想,同兔子长角没什么区别,其因与其自相都是非分之想。
【原文】:“大慧!我常不思议,因自觉得相故,离所作性非性,故常;非外性非性无常,思量计常。大慧!若复外性非性无常,思量计常不思议常,而彼不知常不思议自因之相,去得自觉圣智境界相远,彼不应说。”
【解说】:大慧!我所说的常不思议,是以自觉圣智为因证得的,离于一切有为法的有无之性,非有非无,不生不灭,所以常;不像外道那样把本来无性无常的执着为有常。大慧!外道把无性无常妄想为不思议常,却不知常不思议之自因之相,离自觉圣智境界相差太远了,因此对于真实的常不思议,外道们所说的根本对不上号。不应,就是不相应。(外道所说与真实的常不思议不相应)
【原文】:“复次大慧!诸声闻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不知生死涅槃差别,一切性妄想非性。未来诸根境界休息,作涅槃想,非自觉圣智趣藏识转。是故凡愚说有三乘,说心量趣无所有。是故大慧!彼不知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自心现境界,计著外心现境界,生死轮常转。”
【解说】:诸声闻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不知生死涅槃差别,一切性妄想非性:译为修行声闻小乘的佛家弟子们畏惧生死虚妄之苦而求涅槃,却不知生死涅槃差别之相皆是妄想。一切性妄想非性是指包括生死、涅槃在内所有看似有性的东西都是妄想、都是无有自性的。小乘们怕生,因为活着就是受罪,为了一日三餐、养儿育女而劳累终生,还要忍受自然的折磨,如寒来暑往、风霜雨雪、疾病灾害等等,这种种的烦恼让他们厌倦了生;但他们也怕死,一遇到灾难就求佛保佑,以为佛真会来保佑他,总幻想到心外去求法,总以为在心外有那么一个涅槃之境,却不知道自己原来就是佛,涅槃就在心中,正如煤的能量隐藏在煤的内部而非外,煤的光芒一旦要跑到外面去,那煤也就不是煤了。
未来诸根境界休息,作涅槃想,非自觉圣智趣藏识转:译为小乘们以修到根尘灭尽的虚空状态为涅槃,不是如来藏识所趣转自觉圣智之涅槃。如来藏识是由阿赖耶识所转,因此如来藏识也就是真识,转真识成自觉圣智,识灭成智才是真涅槃,以智照见而不是以心识去想,一起心动念就有相,有相就是有,小乘们把虚空的状态执着为涅槃,这一执着就变有,无中生有而显假涅槃,因涅槃而生乐,他们的这种快乐是非常短暂的,犹如蛹化飞蛾,拼命地快乐,完成使命之后便很快死去。因此小乘住涅槃导致打轮回者不可胜数。
是故凡愚说有三乘,说心量趣无所有:译为因此我根据凡愚根性不同说佛法有三乘,(要分部、分阶段来修炼,其实哪有那么多的乘,说这些无非是要他们不要起执著心罢了,修到了某一乘,接着还有下一乘,不要执着于以前修炼的层次上),并且我还对他们说自心现量是与一切无所有为缘的,结果可倒好,愚夫们把佛法理解成了就是一无所有,修空了就是最高境界。
是故大慧!彼不知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自心现境界,计著心外现境界,生死轮常转:译为因此大慧!愚夫们不知三世如来自心现境界,妄执心外所现的那个所谓的涅槃境界,(就像那飞蛾虽然飞到天上去了,最终还是要落到地面上来的,人也一样即使到了天国,也不等于跳出了三界),生死轮回注定要常转啊!
【原文】:“复次大慧!一切法不生,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谓自心现,性非性,离有非有生故。大慧!一切性不生,一切法如兔马等角,是愚痴凡夫不实妄想自性,妄想故。大慧!一切法不生,自觉圣智趣境界者,一切性自性相不生,非彼愚夫妄想二境界自性,身、财、建立趣自性相。大慧!藏识摄所摄相转,愚夫堕生住灭二见,希望一切性生,有非有妄想生,非圣贤也!大慧!于彼应当修学!”
【解说】:复次大慧!一切法不生,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谓自心现,性非性,离有非有生故。
大慧!一切法不生,不是说没有法,不生尔!这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所说的。佛为何要这样说呢?因为一切法都是自心所现境界,非有性,非无性,离有生,离无生,不是有也不是没有的缘故啊!离有、离无我们才能看到本性,性一显就无性了。再以煤为例说明。你不把煤点着,我们就看到了原来煤是这样的,而且将永远都是这样子,历经三世而不变,表现了永恒,这就是说煤具足本性,拥有生起诸法的能量,哪些法呢?比如煤可以提取多种化工原料,可以制药,可以做燃料、取暖,可以发电等等,它一旦生起这些法的时候,你还能看到煤原来的样子了吗?这些变化都是从何而来呀?都是煤变的呀!但是当农民将化肥施用在农田的时候,当汽车的轮胎在路上飞奔的时候,当炸药将敌人炸成灰烬的时候,当糖精被加进点心的时候,当各种塑料制品走进千家万户的时候,当我们穿着各种鲜艳的衣服在大街上走的时候等等,有谁会想到这些神奇的东西都是煤变的呀?但正是因为这一切都是煤变的,因此煤也就不存在了,而生起的诸法更不会长久,当煤被开发完的时候,煤所变现的一切法也就都如同梦幻一样消失了。因此说深埋在地下的煤不是没有法,可是当它不发生变化的时候,你看不到法,无法可得,你甚至连煤有什么用都不清楚,人最初见到煤与猪见到煤并无本质区别,因不生法故,但人于煤有缘,因缘而使煤法生故,法生则煤灭也。不生并不是无生,不是不能生,也不是自动能生,生与不生皆需缘也。以圣法为缘则不生,以俗法为缘则生。一切法不生是离有生离无生的,譬如煤,煤就是煤,打开看看里面有什么呀?没什么呀!本来是不生的,就是因为缘之故才生;煤虽然为煤,但也并不是无生,它具足能生的一切法,无缘才显现不生。
大慧!一切性不生,一切法如兔马等角,是愚痴凡夫不实妄想,自性妄想故。
一切性不生就是一切有性、一切无性以及非有非无性都不生,不要一见到狗活着就说狗有性,一见到狗死了就说狗无性,也不要执着于一个非有非无的境界,那都是幻想,一切法都如兔马长角一样荒唐,所有的法都是愚痴凡夫不实的妄想,妄想有自性之故。曾有一个18岁的少年被一个电影中的少女深深打动了,发誓要找到她并娶她。他固执地认为电影中的少女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少女,他为了这个幻影而受尽折磨,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一次现场会上找到了她,但令他震惊的是电影中的那个少女竟是一个40多岁的成年母亲,身旁还带着孩子。
大慧!一切法不生,自觉圣智趣境界者,一切性自性相不生,非彼愚夫妄想二境界,自性身财建立趣自性相。
一切法本自不生,自觉圣智所缘的境界,一切有性无性的自性相都不生起,这种境界不是愚夫所妄想的是有性还是无性的二见境界。愚夫认为这个世界是由人的六根身(眼耳鼻舌身意)与外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如眼对色,耳对声,鼻对香等等各自都有自性。自性身财意思就是拥有自性的六根身与滋养六根身生长发育所需的六尘物质世界。财,六尘世界。
大慧!藏识摄所摄相转,愚夫堕生住灭二见,希望一切性生,有非有妄想生,非圣贤也!
愚夫不了根识能摄取、所摄取的一切外尘境界都是由藏识影像所转所变现的,因而堕于生、住、灭的两边之见,妄想一切有性无性生,因而生起有还是没有的妄想,这岂是圣贤之见!
大慧!于彼应当修学。
大慧!对于自觉圣所证得的一切法不生应当修学!
【原文】:“复次大慧!有五无间种性。云何为五?谓声闻乘无间种性,缘觉乘无间种性,如来乘无间种性,不定种性,各别种性。”
【解说】:大慧!有五种无间种性。哪五种?谓声闻乘无间种性,缘觉乘无间种性,如来乘无间种性,不定种性,各别种性。
【原文】:“云何知声闻乘无间种性?若闻说得阴界入自共相断知时,举 身毛孔熙怡欣悦,及乐修相智,不修缘起发悟之相,是名声闻乘无间种性。声闻无间见第八地,起烦恼断,习烦恼不断,不度不思议变易死,度分段死,正师子吼: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不受后有,如实知。修习人无我,乃至得般涅槃觉。”
【解说】:声闻乘是以修四谛而般涅槃的,不明四谛则无法更好地了解声闻乘。什么是四谛?四谛即佛所说的苦、集、灭、道四真理。四谛真理博大精深,远超现代最前沿的心理学,可以说佛祖把整个人生看了个精透。
苦集二谛是世俗谛,苦是果,集是因。因集而生苦。人生的真相就是苦,没有快乐可言。人处处受束缚,时时如在牢笼中。
比如你在北方,生活贫困,虽然连车票都买不起,但非常想到海南岛去看看,可是你受这个肉体和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不能随心所欲,至于出国,则限制更多,有这个臭皮囊,你是不自由的。比如你是一个旅游爱好者,被一片大漠的荒凉震撼了,不知不觉中,你走进了大漠的深处。烈日炎炎之下,你忽然感到渴,四处找水找不到,便往回返,无奈沙漠的太阳太毒了,你终于体力不支倒在了大漠之中,化成了木乃伊。比如你是一个科学家正在研究一个重大的课题,正当成果即将浮出水面之际,强烈的饥饿感却打断了你的思路,你不得不赶紧出去找食物,可是当你吃饱喝足重新返回的时候,你的思路却没了。于是你不得不重新思考,这又耗费了你一段时间,就在这段时间里,另一个研究同样课题的人却抢先将这个成果搞了出来,你以前的一切努力都因为填饱肚子之故前功尽弃。如果人不吃不喝也能活着,还会不会像现在这么累?我们的存在和拼命地工作
比如你在北方,生活贫困,虽然连车票都买不起,但非常想到海南岛去看看,可是你受这个肉体和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不能随心所欲,至于出国,则限制更多,有这个臭皮囊,你是不自由的。比如你是一个旅游爱好者,被一片大漠的荒凉震撼了,不知不觉中,你走进了大漠的深处。烈日炎炎之下,你忽然感到渴,四处找水找不到,便往回返,无奈沙漠的太阳太毒了,你终于体力不支倒在了大漠之中,化成了木乃伊。比如你是一个科学家正在研究一个重大的课题,正当成果即将浮出水面之际,强烈的饥饿感却打断了你的思路,你不得不赶紧出去找食物,可是当你吃饱喝足重新返回的时候,你的思路却没了。于是你不得不重新思考,这又耗费了你一段时间,就在这段时间里,另一个研究同样课题的人却抢先将这个成果搞了出来,你以前的一切努力都因为填饱肚子之故前功尽弃。如果人不吃不喝也能活着,还会不会像现在这么累?我们的存在和拼命地工作归根到底不都是为了这张嘴、为了这个肉身吗?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日三餐哪一顿不吃能行?我们的身体是不是束缚我们行为的紧箍咒?我们想随心所欲、不间断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能办到吗?有人说我有的是钱,想去哪去哪,我也不必工作,整天吃喝玩乐,钱多得几辈子都花不了。不用说几辈子,就你这辈子,你敢保证你手中的钱一直都很值钱吗?经济危机的到来,一夜之间就足以把你变成穷光蛋,比如当前的金融危机,欧美各国的中产阶层就是这样。伪满洲国解放的时候,一面袋子的钱都买不来一盒火柴。在汶川大地震中、在印尼海啸中,在飞机、火车、轮船、高级轿车等等失事中,有多少富人、有身份的人不得不痛苦地与他没花了的钱告别。我们生活的世界随时都可能有灾难发生,平静中隐藏着危机。一场西班牙大流感,在一个礼拜之内活活夺去800多万条生命。面对疾病,你有再多的钱能保证幸免吗?冬天你会不会感到冷?夏天会不会感到热?蚊虫叮咬你难受不?路走得多了,你会不会感到累?你有再多的钱就能保证得到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的心吗?你即便得到了,就能保证以后没烦恼吗?孩子整夜哭闹,你心烦不?放学没及时回家你担心不?学习不好你发愁不?不听话你生气不?母亲生病急需要照顾,恰恰这时又是岳母的生日,而你的工作又忙得无法脱身,同学从国外回来看你,领导的孩子结婚需要随礼,都赶到一块了,你该怎么办?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去调理?等等等等,人的一生就是处在这样一个无边无际的苦海之中。这就是人生的真相。
佛学上的苦谛有三苦、八苦之说,八苦是对三苦的细化。这里只说三苦足矣。三苦即苦苦、坏苦,行苦。烦恼疾病等称作苦苦;坏苦就是乐苦,因乐破灭了而生苦,乐极生悲;不苦不乐称为行苦,行苦就是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迁流变化,包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迁流或居住环境的变化,人生的历程等等。
苦谛因何而来?因集而来。什么是集谛?佛学认为,以贪嗔痴等诸惑为动机,引起身口意造业,因业力作用而生苦。诸惑和诸业合在一块儿就是集谛。惑是引苦之根本。人生来无有不贪,比如贪吃、贪财、贪色等等,因贪吃而造杀业,结果导致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等,饱受疾病的折磨和痛苦;因贪财而造偷盗、贪污等种种业,而招致牢狱之苦;因贪色图一时之欢而招致艾滋等疾病,悔恨终生。这些都属于乐苦。吃肉、贪财、贪色当时可能会感到很快乐,但随之受业力所招而受苦。对想要得到的得不到,因而生嗔怒,因怒而爆发冲突,被人打成残废,终身受苦,这就是苦苦。人生在世,漂泊不定,奔波忙碌而受行苦。奔波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满足欲望。欲望从何而来?是由贪嗔痴诸惑引起的。由此可见一切苦皆因集而生。只有将惑、业二集彻底断掉,才能摆脱苦。
断惑、业是釜底抽薪之法,能从根本上除苦。把锅底下的柴禾拿走,锅里的水还会沸腾吗?现代心理学都是伪科学,所谓的心理医生给病人做疏导时,总是就事论事,譬如有的心理医生认为只要让有心理问题的人把一切心里话都倾诉出来,甚至彻底发泄出来,心理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这是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理论,是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的。病人回到现实生活中再遇到同样的问题依然会生烦恼,甚至更严重,因为人的本性难改!
中医治病总是寻找病因,把疾病的发生当作一个整体来看,譬如有一次,一个朋友总抱怨说晚上睡不好觉,还天天头痛,中西医都看过了,吃了不少药就是不见好(那时是夏天),我问他你每天用什么水洗脚,他说凉水。我告诉他以后用热水洗,同时用手按摩脚上的太冲穴10分钟。他照我的话做了,结果第二天他就兴奋地告诉我说他好多天都没睡过这么香的觉了。
治病和除苦是一个道理,找不到主因,就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佛祖绝对是一个心理大师,他发现了惑业二障是导致苦的根本因,只有断除贪嗔痴诸惑和所造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苦的问题。我不贪吃就不会得肥胖等病,我不贪财就不会造偷盗业,我不贪色就不会得艾滋病,我不发怒就不会与人爆发冲突,我不与人接触,隐没山林,断绝传染源就不会招致传染性疾病。断集苦自灭也。
起惑造业,由业造苦,苦而又起惑,因惑又造业,业又生苦,如此循环不止,苦海无边。佛以苦集二谛辩证地论述了人生的真谛,给人以无穷的启迪和智慧。佛所揭示的苦集二谛并非是出世之法,而是让人先体验世间苦,知道了苦才能更透彻地理解什么叫大彻大悟。一个不曾结过婚的人就不可能知道养儿育女的艰难,一个不融入到世俗社会中的人就无法了解人际的复杂和险恶。你不了解这一切怎么能算看破红尘?没有磨难是不会成佛的,磨难越多越能坚定人修佛的意志。当你经历了这一切,毅然从红尘中跳出来时,才会有一种超然的大解脱和如获重释之感。你不曾经历这一切,那你什么感觉也没有,你只是带着无始以来的天真听人怎么说就怎么修而已,那你不会成佛。道理很明显,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自己不曾苦过,怎么能知道世间苦?你不知道世间的大苦,在修炼中就不会产生超脱的大乐,没有大乐,你怎么能生起哀愍众生的大悲心?最多算做一个善良的小心眼而已。你没有大悲心的悲愿力推动你,你就无法入大菩萨地,入不了大菩萨地你还成什么佛?以上是佛所说的入世间苦集二谛之法,下面将讲述出世间的灭道二法。
灭道二谛属于出世间法。灭谛就是寂灭、成就,至于能否圆满不好说,由各自的根性来决定,但到了这个阶段均可以达到消除世间烦恼和苦的目的,从而离三界生死,得解脱。道谛就是修道的方法,是成就灭谛的因,灭谛则是修道的果。修道的方法有三十七道品和戒定慧三无漏学,这些东西大家很容易在佛经里找到,这里不再细说。
有人问,既然先有因后有果,集是苦的因,道是灭的因,四谛为何不将集放在苦前,道放在灭前呢?这就是佛学的严谨辨证之处。把苦放在集前,是为了突出苦,先说苦,容易让人接受,因为苦随处可见,先在人们的心理深深打上苦的烙印,让众生彻底明白这个世界是苦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众生留恋凡尘世界的心理顽结,也会迅速拉近说法者与众生的距离,大家会认为传法者说得太对了,无形中就会对传法者产生崇拜感,于是大家都想知道该如何解脱苦,接下来再向众生揭示苦的原因。如果你先说集是苦的因,这很难让人接受,不好讲,也不招人听,因为苦比较形象直观,而集则相对抽象晦涩。说话办事传法都要讲究一定的方法才行。将灭放在道前,也是为了彰显寂灭涅槃境界如何如何好,让大家产生无比向往的感觉,非常想修,那该怎么修呢?于是再向众生传授修道的方法。这就是知苦断集,慕灭修道的含义。知道苦,明白了苦,才想断苦,怎么断,断苦的因,即断集;因为羡慕涅槃境界的美好所以才想修道,因为修道才证入涅槃。
四谛真理博大精深,细讲起来一本书讲不完,这里只能算做抛砖引玉吧。考虑了半天,关于四谛只能叙述至此,因为这毕竟不是一本系统阐述四谛的书。
云何知声闻乘无间种性?
译为:什么是声闻乘无间种性?无间就是不间断,表明连续性,声闻乘属于小乘佛法,小乘佛法从古到今都有,从未断绝,就像能遗传似的,因此称之为种性。主要是因为世上总存在悟性不高的人,才呈现出声闻小乘的连续不断性,声闻乘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因无法生起大悲心普度众生而境界不得精进,属自娱自乐。
若闻说得阴界入自共相断知时,举身毛孔熙怡欣悦
阴界入自共相就是世人所处的苦海。断知就是前面所讲的“知苦断集”,译为一听说佛法可以帮助他们跳出苦海,断除一切烦恼惑业的时候,全身的毛孔都兴奋得放出光来了。
及乐修相智,不修缘起发悟之相,是名声闻乘无间种性
修就是修道,相是法,智是指我空智,声闻认为我空法不空,喜欢修我空无我,见涅槃境认为心外有法而乐住涅槃。缘起指的是缘觉乘从十二因缘悟得,一切法都是因缘而起,都是空的,譬如掌声这个法,在我们的两只手掌未因缘和合到一块时哪来的掌声?缘觉乘认为心外无法无涅槃,声闻乘所谓的涅槃也是因缘而起的假象。这是声闻乘所不愿意修的,因为声闻乘是慕灭才修道的,他们亲眼所见那个令之欣喜若狂的涅槃之境怎么会是假象?我们把这样的种性就叫做声闻乘无间种性。
声闻无间见第八地,起烦恼断,习烦恼不断,不度不思议变异死,度分段死。
声闻最高证得阿罗汉果到达第八地,达此地时,贪嗔痴诸惑等烦恼断,微细的无明烦恼不断,过不了变易生死这一关,但分段生死能过去。
正师子吼:我生已尽,梵行已立,不受后有!如实知。
声闻乘到八地以后,自以为圆满,便大声喊道:我的生命已经彻底结束,苦集尽断,我的圣道已经建立,从此不再受三界之苦了!所言不虚。
修习人无我,乃般涅槃觉。
声闻乘通过修习人无我而得人空法不空的涅槃偏空觉。
【原文】:“大慧!各别无间者,我、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彼诸众生作如是觉,求般涅槃。复有异外道说:悉由作者,见一切性已,言此是般涅槃。作如是觉,法无我见非分,彼无解脱。大慧!此诸声闻乘无间外道种性,不出出觉,为转彼恶见故,应当修学。”
【解说】:各别无间种性者有两种情况,一种执心内相,一种执心外相。执心内相者认为五蕴中有一个我,这个我是生生世世不灭的,因为色受想行识这五蕴要是没了哪还会有生命?我、人、众生、寿命四相都是五蕴中的这个我变化而来,人的根身诸识皆从五蕴中的这个我流出,是五蕴中的这个我长养着我,只要我见到五蕴中的这个我就是求得了涅槃,那么这个五蕴中的我是谁呢?就是长养我、人、众生、寿命这四相的士夫,士夫即神我、五蕴中的我。此为心内执我。执心外相者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造物主造出来的,等到我如实见到他并与之融而为一时,我就证得了涅槃。作如此觉想的人,认为佛所说的“法无我”是非分之想,是不可能的,法怎么会无我呢?这些人不是执着人我就是执着法我,(心里总有顽固不化的东西存在),是不会得到解脱的。此与诸声闻乘外道同出一辙,(不出出觉)本来并没有出离三界,却自以为出离三界了断了生死。为转变这些恶见之故,菩萨们应当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