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消除六识与六尘,修一颗不动心
发布时间:2024-10-22 04:03:51作者:正觉网怎样消除六识与六尘,修一颗不动心 | 文 三只眼读史
“六识”是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是建立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基础上的心之相;“六尘”包括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众生以六识缘六境而遍污六根,能昏昧真性,故称为尘。由于六尘犹如盗贼,能劫夺一切之善法,因此又称为“六贼”。六识在内,六尘在外,内外互动,相互扰乱,心生障碍,无法进入禅定的境界。真心就会蒙尘,如同一面被灰尘遮盖的镜子,无法显出真如自性。真心不显,妄心就会占据人心,时时刻刻攀缘外境,心猿意马,不肯停歇。不识本心,内心不定,心就会随物转;倘若能了知自己的心,动静如一,那么万象万物都可以随心而转。
一次,仰山禅师请洪恩禅师开示,问:为什么人不能很快地认识自我本心?
洪恩禅师打了个譬喻说:一室有六窗,室内有一猕猴,蹦跳不停,另有五只猕猴从东西南北窗边追逐猩猩。猩猩与猕猴相互激惹,手舞足蹈,如是六窗,俱唤俱应。六只猕猴和六只猩猩搅混在一起,就不容易很快辨认出哪一个是自己。
仰山禅师知道洪恩禅师是说人内在的六识和追逐外境的六尘,鼓噪繁动,彼此纠缠不清,如空中金星蜉蝣不停,如此怎能很快认识哪一个是真的自己呢?仰山禅师礼谢道:适蒙以譬喻开示,无不了知,如果内在的猕猴睡觉,外境的猩猩欲与它相见,又该如何?
洪恩禅师便下绳床,拉着仰山禅师,跳跃着说:好比在田地里,防止鸟雀偷吃禾苗的果实,竖一个稻草假人,所谓“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至此,仰山终于体会佛法真意。
净心才能人定,才能摆脱外物的牵绊。心不因外物而动才能真正认清自己,遇到顺境不动,遇到逆境也不动,不受任何外在的影响。“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不管世间如何变化,在心静的人看来,都是一样。佛学认为,心是一切的基础,如果想要达到真正的禅定,必须从修心开始。修心即是修炼净心,心灵不随外物而转,就能摆脱六尘之惑,达到心智的自由。
“不动心”是一个人修养和定力的体现,不被虚名所惑,不被虚利所迷,斩断欲望的纠缠,风吹而山不动,风止而山更幽。但是,六识红尘中,我们的心常常随着外境的变动,无法自主,从而产生随波逐流、约定俗成的从众心理,损伤了大智慧,无法修一颗“不动心”。《六祖坛经》中讲说,五色幡升空时迎风飘动,一僧说是幡动,一僧说是风动,六祖惠能从旁边经过,笑谈说既非风动,也非幡动,而是二僧心动。风动、幅动,都不过是外境的变迁,不动心,才能真正认清自我,保持内心的安宁。不动心,人就不会为外界的诱惑所动,从而净化自身,内心澄澈,才能参悟禅理大道。